老舊小區房屋建筑主要監測哪些內容?
在老舊小區的房屋建筑結構中,進行實時監測的點位布設是保障建筑安全、預防突發事故的重要手段。WITBEE?萬賓科技?建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可以對老舊小區的結構安全進行24小時動態監測與預警,為危房判定、加固設計、修繕改造優先級排序提供科學依據。
一、常見監測場景及監測內容
1.基礎沉降點:通??梢栽O置在房屋四角基礎部位、墻體或柱子的基礎外側等,實時監測地基不均勻沉降引發的墻體開裂、結構傾斜;
2.結構裂縫點:通??梢栽O置在樓梯間、窗角、門洞等應力集中部位或者樓板與墻體連接處、梁端與柱交界處,監測新老裂縫擴展,識別結構疲勞或老化并判斷是否需加固修繕;
3.傾斜/位移點:通??梢栽O置在建筑物四個角點的上、中、下三層立面或樓層轉角、結構伸縮縫、梁柱節點部位,用于識別房屋結構變形趨勢和失衡跡象;
4.環境監測點:通??梢栽O置在墻角、屋面層、地下室、屋面、天溝、陽臺等部位,輔助判斷建筑劣化速度與原因。
建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通過在房屋的基礎部分、結構主體、連接縫隙、構造薄弱環節等部位布設傳感器網絡,能夠對建筑物在日常使用或外力作用(下的受力狀態、形變特征、裂縫發展以及整體穩定性進行實時監測與動態評估,為后續養護、加固、修復及城市生命線管理提供更有價值的數據支撐。
二、老舊小區監測作用
1.結構安全保障
針對老舊小區普遍存在的結構安全隱患,建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可以建立全天候24小時動態監測與預警機制,實現對建筑物結構部位的實時數據采集與異常狀態識別,能夠對微小的裂縫、位移或變形等跡象進行實時的預警,可以主動防范結構性災害的發生。
2.決策管理
科學、精準的決策是老舊小區改造和維護工作的核心驅動力。監測系統通過對各個傳感器采集到的結構安全數據進行分析,為危房判定提供實時、客觀的依據,避免了主觀臆斷情況的出現。同時,基于結構風險評估數據,可以提升應急措施的精準落地。
3.運營維護
人工巡檢方式成本高昂,且存在盲點和上報延遲等問題。借助建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的數字化技術,能夠提升巡檢的全面性、實時性和準確度。監管部門因此可以建立完整且動態更新的數字化結構檔案,實現建筑生命周期的全程管理和養護,便于長期“跟蹤”房屋結構安全狀況。
建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自動記錄房屋結構運行過程之中的數據變化,對于老舊小區的升級改造及維護具有重要價值。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