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系統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在水利工程中,水庫大壩不僅是水資源調控、發電、防洪的重要設施,也是典型的高風險工程。大壩工程本身即是高度集成了地質、水文、結構力學等多重變量的復雜系統。這些變量彼此交織,一旦某一環節出現失誤,就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例如,壩基滲漏、壩體變形、排水系統失效等問題,實際反映的是系統性隱患的積累。
WITBEE?萬賓科技?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系統為大壩的安全監測提供了更加高效且便捷的手段,其中包括24小時遠程在線監測、實時預警、數據云端存儲等多功能,全年無休的守護著大壩的安全和城市生命線的健康。
一、實現全天候大壩安全守護
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系統通過在大壩本體及周邊關鍵位置布設多種傳感器,如GNSS監測一體機、傾角與振動監測儀、雷達水位計等,構建出一個立體化、實時化的感知網絡,可對壩體的微小位移、沉降、姿態變化與振動特征等進行實時的監測。
這些傳感器具備高穩定性與高精度的特性,能夠不受晝夜、天氣限制地工作。結合邊緣計算網關等設備的部署,提升數據分析效率和傳輸的及時率。這種全天候的自動監測提升了對大壩風險的早期識別能力,也為管理人員減輕了大量人力負擔。
二、從“發現”到“響應”的秒級切換
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系統在完成數據采集的基礎上,通過內置的算法模型等技術,對各類指標變化進行實時分析。當系統識別出大壩存在超出預警閾值的異常數據,例如壩體位移加速、傾斜角度劇增、震動頻率異常、水位迅速升高等現象,便會立即觸發預警機制,將預警信息推送給管理人員。
這個功能的核心價值在于縮短從感知到風險到采取行動之間的時間差。相比傳統依賴人工判斷、人工傳遞信息的方式,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系統的實時預警功能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完成風險識別與信息傳達,避免信息滯后帶來的災害擴大風險。
三、監測數據云端存儲
在水庫大壩的長期運行過程中,其所獲取的監測數據并非一次性使用的資源,而是具有長期價值的“數據資產”。它所采集到的大量位移、沉降、傾斜、水位、振動等指標數據,在云端中實現統一存儲,不僅提升了數據管理的便捷性,更為后續的風險預測、工程評估提供了強大支撐。
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系統依托4G/5G無線通信技術,將分布在壩體不同區域的傳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數據實時傳輸至遠程云服務器,更便于開展壩體健康評估與壽命預測。此外,云端數據還可向多級單位、不同地區監管部門開放,形成多部門協同共享的工作機制,是實現智能化監控、科學決策與風險防控的“數字基石”。
每一處傳感器的每一次“巡檢”,都是對每一次調度決策的認真負責,有利于城市守住這道水與安全之間的最后屏障。
相關閱讀:
800億城市更新資金落地!新一輪城市更新行動下,如何把握政策